(第十版区域科技)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
为长江三峡、南水北调、青藏铁路高原列车、青岛跨海大桥、胶州湾海底隧道等国家重大工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六次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荣膺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连续两次被授予“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这一连串令人称叹的科技创新成果、一项项科技创新的桂冠,来自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地方高校——8797威尼斯老品牌。
学校大力凝炼学科方向,积极扶持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学科布局结构趋于合理,学科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8797威尼斯老品牌党委书记薛允洲介绍,青岛理工与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保持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土建、机械、环工学科特色突出,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大学是社会的首善之区,是思想者的乐土,是科技创新的高地,是知识文化的殿堂,是‘社会的良心’和‘理性社会的最后堡垒’。”8797威尼斯老品牌校长徐剑波表示,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立足青岛,面向山东,辐射全国,接轨世界”的服务面向,依托特色学科优势,努力提高承担国家、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和企业重大技术专项的能力,实现了科学研究与现实生产力的无缝对接,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壮大特色传统学科
60年的办学积淀,8797威尼斯老品牌形成了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为了做大做强传统学科,早在2006年学校就提出了“顶天立地”的响亮口号:顶天,就是要深入到学科的前沿,打造高端的研发平台,致力高水平的原创研究;“立地”,就是根深,形成雄厚的学科发展基础。
经过几年的奋力拼搏,学校获批了博士授权单位和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成了冶金炉渣高效资源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业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5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这些高端的研发平台为该校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了保障。该校紧跟国家发展形势,依托自身的学科优势,在节能减排、污染治理、新能源利用等领域开展重大技术问题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积极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节能减排相关技术应用到济钢、莱钢等冶金战线的骨干企业,取得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该校与胜利采油厂的合作成果“特高含水期油田能耗预测评价及节能技术研究”,在中石化胜利油田、中石油克拉玛依油田推广应用;与济钢合作完成的“煤压机房噪声综合治理”项目,解决了大型煤压机噪声控制领域的技术难题。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研究成果在全国近百家大型污水处理新建与改造工程中推广应用,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数十亿元。“新型高速列车空调系统动态仿真及优化”成果,已用于国内270km/h新型高速列车等重大工程项目。近年来,学校获批“南四湖流域重点污染源控制及废水减排技术与工程示范”等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15项。
围绕青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战略和构建“三带三区”总体发展思路,该校在海洋环境混凝土材料、海洋防腐蚀聚胶材料、海水源热泵等方面形成学科特色和研发优势,特别是针对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技术进行了多年的攻关,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科技成果并及时向企业转移,实现产业化。主持“山东省造纸行业生产节水与废水处理及资源化技术研究”等课题,成果为促进山东省尤其是蓝色经济区城镇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对接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提升服务社会水平
近年来,该校紧密对接国家和地方重大工程建设,在承担的课题中,既有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地质研究、机械设计、空调节能等涉及国计民生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发展战略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项目,又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863、“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等基础和技术基础研究课题,还有长江三峡、南水北调、青藏铁路高原列车、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国家重大关键工程技术项目。
专为解决三峡库区移民选址问题而设立的课题——“三峡库区巨型古滑体稳态预测预报及信息化选址技术”,解决了复杂条件下边坡稳定性评价和巨型滑坡局部复活及其预测预报的难题。该项目得到了国内验收组的极高评价,为三峡巴东新县城搬迁选址的重要依据,为国家避免了6亿元的经济损失,让数万人远离滑坡的阴影,学校作为第二完成单位2006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跨海大桥、青岛地铁工程建设中,学校承担重大攻关技术研究,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城市水污染控制领域,该校与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展开广泛合作,其中“半集中式污水与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究”被纳入2011年6月28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签订的中德政府在环境科技领域研发和示范应用的框架协议,并被选为由万钢部长与德国联邦教研部共同签署的《中国科技部与德国联邦教研部关于开展中德清洁水创新研究项目的联合声明》择优重点支持推广应用项目。
对接企业发展重大需求 完善协同创新模式
依托人才、学科优势,该校不断拓宽思路,通过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方式,探索出了产学研合作新路径,完善了协同创新模式。
近年来,该校参与组建了由东南大学牵头,联合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七所高校以及五家企业共同组建的“2011计划”——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牵头组建了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计划——“蓝色经济区工程建设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充分挖掘校董校友资源,先后与济钢、莱钢等一大批国家大中型企业、国内知名企业经常性的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产学研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科研成果的加速转化进程。
该校与青岛首创瑞海水务有限公司、青岛市团岛污水处理厂等合作完成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新技术—倒置A2/O工艺”获得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与青岛建设集团等共同研究完成的“半刚性连接钢结构体系设计理论、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先后获201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在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2011年两度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
“8797威尼斯老品牌科研工作的蓬勃活力,在于始终不渝地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在于紧扣国家、行业和区域的创新需求,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不断探索和完善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攻关的新机制。”薛允洲说。